刘公信:因信仰而执着 因热爱而坚定

摘要:从22岁到60岁,人生中的38载光阴,刘公信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电影放映事业,“干一行爱一行”,他正是以这样务实肯干的心态、敢于吃苦的精神做好每一件事。

1

为了寻到一块好木料,他6次进山;为了作品永久性留存,他不远千里赴湖南韶山;为了将幼年梦想付诸实际,他花费了十年时间……爱国敬党、执着认真、信仰坚定,这位69岁的农民老党员,用情怀和热爱耕耘着他的艺术世界,以基层共产党员的身份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了一份深情祝福。

06

走进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大王街道农民老党员刘公信家中,一幅26米长的版画长卷在院子里展开,“一代伟人毛泽东”不同阶段的肖像图呈现在我们面前。

“刚开始是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章,《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毛泽东同志评价节选。后来我又想着可以完善一下,经过不断收集,雕刻打磨,形成了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和解放后四部分。”随着刘公信的介绍,作品的创作历程逐渐明晰,33幅图像、15篇手稿、5幅辅助画面,耗时十年雕刻而成。

09

干一行爱一行

出生于1952年的刘公信,年近古稀,精神抖擞,待人热情亲切,谈及作品,朴素又真诚的话语让人倍受感动。“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在刘公信心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的信念自幼便牢牢扎下了根。

“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很喜欢木刻、绘画,但一直没有专业学过,九岁开始受小学美术老师黄云亭启蒙,奠定了良好的绘画基础。”16岁,刘公信应征入伍,因为有绘画特长,从事文化宣教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习了水粉画、油画技艺,这为他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07

1974年,回到农村的刘公信,进入人民公社电影队播放电影、制作政策宣传幻灯片。他在工作之余,潜心学习电影播映技术,并成为电影放映队的多面手。三十余年,他的足迹遍布周边几十个村子的角角落落。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成为电影放映队的骨干,为方便电影放映工作,创造性地制作了三台电影反映大篷车,把电影放映座机安装在箱式汽车上,节省了劳力,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群众,活跃了电影放映市场。

11

从22岁到60岁,人生中的38载光阴,刘公信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电影放映事业,“干一行爱一行”,他正是以这样务实肯干的心态、敢于吃苦的精神做好每一件事。

坚定信仰不负热爱

随着电视机、网络的兴起,农村电影放映市场逐渐“落寞”。2012年,赋闲在家的刘公信,开始新的艺术创作。“当时想着创作一幅关于党史的版画,经过长时间考虑,最终决定以毛主席为主题,表达对共产党的感情。”刘公信说到。在他心中,“翻身不能忘了共产党,幸福不能忘了毛主席”,也借此,重拾自己的木刻爱好。

05

“创作这幅版画长卷最难的是找到合适的木料,用野生杜梨木最好,韧性强,沾水不变形,但是太难找了,为此我6次进山,也托朋友买,花高价钱,最终找到2平方米左右。”木刻版画的第一步是找到适合的木材,而在刘公信的人生信条中,只要是和党有关、和艺术有关,就马虎不得,为此,单在木料方面的花费就在10万元左右。

08

买到合适的木料后,他每天五点多起床,研究党的历史,查阅各种资料,勾画不同阶段毛泽东肖像,雕刻、打磨木版……当妻子从延安为他带回来一本有关毛泽东肖像的书时,他欣喜不已,闷在工作间,夜以继日,一边思索一边创作。“刚开始比较浮躁,慢慢地也能静下心来”,对刘公信而言,“感谢毛主席,歌颂共产党,是我一生的心愿”。

2021年4月,这幅名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木版画雕刻完成,拓印、装裱后,刘公信做出了将其无偿捐赠给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永久收藏的决定,向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一名基层老党员的深情祝福。

12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系统展示毛泽东同志生平事迹、思想和人格风范的纪念性专题博物馆,这幅画卷能被收藏,是它最好的去处。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也希望能激励年轻人,不忘革命先辈的功勋伟绩,激励他们把党的事情办得更好,把中国建设得更好。”刘公信以自己热爱的艺术为载体,寄托着他对党和人民的美好夙愿。

不为名利遮望眼

“这一幅作品卖多少钱?这部木雕作品多少钱?”

“不卖,我的所有作品都不卖,这只是我的个人爱好,不为盈利。”

02

2009年,刘公信创作的木雕作品《祖国万岁》获得“庆建国六十周年新作品展”三等奖,同年被西安市群众艺术馆特聘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民间艺术家”;2010年,他的木雕作品《和谐之邦》获得“庆建国六十一周年新作品展”一等奖,同时荣获陕西省华夏文化交流中心“华夏优秀工艺美术师”称号。

10

如今的刘公信,是陕西省美术协会会员、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院理事、西安市金领书画院副院长,随着他名气的增大,曾有人花大价钱要购买他的作品,但刘公信拒绝了,也有人对他创作红色主题作品的行为表示否定,认为红色作品没有销量,但在刘公信看来,“我又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想完成我的心愿,别人怎么想都不重要。”刘公信的作品大多已捐赠的形式送了出去,以此勉励友人后辈。

当被问及木刻创作一直要做到什么时候时,刘公信表示:“5年、10年,只要我还能做得动,就一直会坚持做下去。”

03

“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现在的日子这样好,都是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你们要铭记”……这是刘公信经常教育子女的话,教导他们一定要爱党敬业、服务人民。

除了木刻创作,刘公信还收藏电影机,他觉得这些电影放映机和胶片背后承载着历史记忆,也记录着很多革命故事,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历经的风风雨雨,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04

而他收藏的这些电影放映机、胶片,最终也捐赠给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国产胶片电影放映机珍藏馆”。

(陕西网记者 文/李惠茹  图/冯超)

责任编辑:万自义

相关新闻
刘公信,电影,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