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栏精神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意蕴

摘要:马栏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汪锋、赵伯平、张德生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在创建以马栏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关中分区的斗争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深入研究马栏精神历史脉络,清晰呈现马栏精神体现、贯穿和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意蕴。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的提炼总结和深刻阐发,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头和起点,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充分体现了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马栏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汪锋、赵伯平、张德生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在创建以马栏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关中分区的斗争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深入研究马栏精神历史脉络,清晰呈现马栏精神体现、贯穿和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意蕴。

马栏精神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性和斗争性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政治追求、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治性在马栏精神中体现为党在第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守革命信念、坚决服从大局。习仲勋始终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模范执行党中央的总方针,带领群众发展生产、保障经济供给。在1943年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表扬习仲勋言行处处表露出为党的利益着想,并为他亲笔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斗争性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在马栏革命史中,斗争性鲜明体现在爷台山战役。1945年7月,国民党36军暂编59师、骑兵第2师向关中地区爷台山等地陕甘宁边区部队防地发起攻击。张宗逊、习仲勋领导关中分区军民严格执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不仅坚决打击了敌人,而且配合美军“调查组”实地察看,使得美军调查组窘态毕露,“不得不默认是国民党挑起的这次内战”。

马栏精神贯穿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性和人民性

伟大建党精神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栏精神来源于轰轰烈烈的马栏革命历史实践生成。马栏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硕果仅存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同陕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一道,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伟大建党精神是深厚人民情怀的集中呈现,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党生存发展、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在马栏革命斗争中,以习仲勋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视人民群众如父母,始终以炽热的赤子之情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围绕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开展,实施了安置移难民、减租减息等一系列为民利民政策,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完小教育,有力提升了生活水平和教育文化水平,赢得了分区人民的衷心拥护。

马栏精神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地域性和时代性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马栏精神中,鲜明体现了在国运飘摇、民族危亡之际,革命先驱们挺身而出,秉承勇当前哨、党在第一的坚定信念,坚持不惧封锁、迎难而上的革命斗志,保持民主建政、特区特办的务实作风,站稳人民至上、为民谋利的根本立场,牢牢守住了陕甘宁边区南大门。

地域性是指马栏精神独特的地理坐标。马栏作为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对敌军事斗争的最前沿。马栏精神的勇当前哨充分体现了其特定的历史区域和重要的军事作用。时代性是指马栏革命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特殊历史时期。不惧封锁、迎难而上体现为轰轰烈烈的关中分区大生产建设、减租减息政策和优待移民难民活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民主建政、特区特办体现为关中分区的大规模普选活动和“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充分保障和尊重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作者系咸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副教授) 

责任编辑:万自义

相关新闻
精神,革命,人民,马栏,建党